近日,省建設科研院“遼陽拓石煙草公司舊址檢測與加固設計”和“遼陽市白塔歷史文化街區系列建筑檢測與加固設計”兩個城市更新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兩個百年老建筑即將“涅槃重生”。這是省建設科研院積極踐行集團黨委“城市更新”主線,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生動實踐。
遼陽拓石煙草公司舊址建于1905年,建筑面積約2000平米,為三層磚混結構,原是日本南滿鐵路宿舍,1934年起作為卷煙工廠使用。解放后,該建筑為駐軍部隊所使用。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與周邊建筑一起被開辟為歷史文化街區。在歷經近百年的風霜后,建筑出現了墻體受潮發霉、吊頂破損、鋼筋銹脹、外墻破損等現象,亟待修復加固。
“這座建筑與當地的歷史緊密相連,建設方計劃重新啟用該建筑,進行修繕改造后作為展覽館使用。作為公共建筑,大量頻繁的人員來往參觀,必須保證使用者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不僅要恢復其原有風貌,還要進行加固,以便建筑后續能夠長期使用”。項目負責人朱榆介紹,“目前,我們對其安全性進行檢測和鑒定,出具了檢測報告,并根據檢測結果進行了加固設計,待修復工程完工后,這座老建筑將恢復生機,散發出新的活力?!?/span>
遼陽市白塔歷史文化街區系列建筑的主體結構為地上磚木結構建筑物,建于20世紀30年代,已有近百年歷史。建筑整體為磚木結構,樓(屋)面為三角形木屋架,因閑置多年,墻體已經出現裂縫,為實現其建筑物使用功能,需要進行改造施工。
省建設科研院土建二所接到項目后,為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建筑結構安全,首先對工程進行了精確的質量檢測及承載力計算。在現場檢測過程中,為了保護建筑本體,工作人員對建筑承重墻體砌筑砂漿進行了處理,采取“回彈法”進行檢測。
“回彈法就是用這個彈擊錘,彈擊材料表面,測出彈擊錘被反彈回來的距離,以回彈值作為與強度相關的指標,來推定墻體的強度。這種方法對建筑破壞極小,還有檢測面廣和測試迅速等優點,而且檢測工具也便于攜帶,是一種較理想的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方法”?,F場工作人員陳娜說。截至日前,項目已完成了全部檢測,檢測報告獲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改造修復工程也已經接近尾聲。
近年來,省建設科研院積極參與歷史建筑修復工程,先后完成了錦州筆架山三清觀檢測與加固設計、義縣火車站平移工程等多個省內歷史建筑保護項目。省建設科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元表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歷史建筑的空間不斷被擠壓,保護歷史建筑是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長冰在出席義縣火車站平移工程竣工儀式時指出,老建筑凝聚著歷史文化與人文情結,保留建筑就是保留文化,這也是省建設科研院一直以來所遵循的。下一步,公司將聚焦“城市更新”主線,以技術為根基,以創新為動力,抓好歷史建筑修復、老舊建筑改造等項目,為城市更新和家鄉發展做出積極貢獻。